•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北京新高考改革来临 北京学校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7-07-10 11:41:04
    分享: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同时是“新高考元年”,沪浙尝鲜新高考。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年北京高一新生也将迎来“新高考元年”,因为9月入学的学生,在三年后将迎来取消文理分科的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同时是“新高考元年”,沪浙尝鲜新高考。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年北京高一新生也将迎来“新高考元年”,因为9月入学的学生,在三年后将迎来取消文理分科的“3+3”模式新高考。

    新高考来了,如何从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做调整和准备,已成为北京各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伴随新高考的到来,高校在招生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压力和机遇?

    近日,现代教育报“校长圆桌”论坛邀请到京城部分知名高中及大学名校的招办负责人,解读新高考的改革趋势,为学校和学生指点应对策略。

    选课走班成主流 多所学校保留行政班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普通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可见,由于选考政策的落地,未来北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

    作为海淀区较早对选课走班进行探索的中学,首师大附中对新高一将继续采用“行政班+选课走班制”共存模式,只在“6选3”的学科中实行走班制。该校副校长王春凯表示,其他学科还在固定班级,并设有班主任。在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同时,集体主义和团队建设仍需传递给学生。

    “面对新高考,首师大附中将从基础通修、选修课程、专业精修和自主研修等‘四修’课程进行具体安排。”王春凯说,专业精修将以大学先修课和竞赛类课程为主,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自主研修则以项目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将社会活动与课程相结合。

    比如,初中生每周有半天时间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和名人故居,老师提前设置类似于历史、物理、化学等科目的主题,学生可以任选;高中部则与科研院所合作,为高一、高二学生提供10条研学路线。

    同样,北京二中的新高一也将设置行政班,每班设立固定班主任,让学生完成初高中过渡。该校校长助理周传章表示,高一年级时,在学生有意向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研修和专业精修,同时可以通过软件分析测评所选学科在大学专业类里的覆盖率。升入高二前,学生若对所选学科有问题还可以进行调换。高二年级时,二中才开始实行选课走班制。

    “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情况排班、评价和设定辅助选修。从教师研修到课堂安排均结合软件分析。”周传章表示,今后网络评价和教育反馈将呈常态,通过软件平台,把选课和评价体系一体化。

    沪浙物理选科人数大缩水 正确引导选科成关键

    为了“扬长避短”或更功利性地为了得高分,在沪浙地区新高考中,出现了物理选科人数大幅下降的现象。甚至有普通高中称选物理学科的考生为“敢死队”,只因为物理学科难度大得分难,在同张试卷里比拼不过优质高中的考生。

    然而,从高校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需要有物理学科背景,很多未选物理学科而被录取的大一新生很可能要面临“补课”。

    北京市汇文中学副校长付树华坦言,各高中校必须重新规划课程,增加课堂选择性。同时,教师要提高课程领导力,尤其是课堂吸引力。高中校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学生选科目,提前和学生做生涯规划,细化了解专业情况、学科建设情况,而非简单地了解一所大学。“未来,如果北京是按专业录取,而不是按大学录取的话,生涯规划对高校学科建设和中学职业规划均带来很大挑战。”

    “现在高校一般走的都是学科专业模式,很多机械类、航天类的专业都强调选科物理、化学,高校层次越高限制就越严,有的还限制两科。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学生选择越多,那么获得的机会也越多。”北京十八中副校长张林靖同样呼吁,考生切勿因为物理学科难度大就过早放弃,因为很多优质高校的优质专业都需要这个学科作为理论基础。

    如何破除功利,对高中校来说也是个挑战。北京牛栏山一中副校长黄建秋建议高校利用分数线进行调控,不应是一条分数线。比如按上海的做法,可以出专业志愿组,通过不同的组来进行调控。同时,高中校可以把大学和家长资源引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家长的职业,了解行业情况。

    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北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今年高招的一大新特点就是实行大类招生,标志着高校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都将发生变化。新高考来了,选考科目究竟怎么选?其实,北京2018年的新中考就开始“3+3”选科了。

    但这主要是家长在选而非学生在选,可能会更看重分数,并不会太多考虑学生的长期发展。这也说明,生涯规划已被提前到初中阶段。如果学生过早就放弃物理,也意味着他一辈子都将与工科无缘,但等孩子真正长大后很可能会有遗憾。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基础建设和高精尖建设的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需要物理学科知识的支撑。

    新高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度综合评价招生方式。

    据了解,目前高招录取中还是看分为主,同分情况下看小科,比如小科先看数学再看物理。而综合素质评价通常是在自主招生环节才有。比如,教育部今年给北科大5%的自主招生名额,在该校自主招生复试中,综合素质评价占50分,面试占30分,笔试占20分,而50分完全按中学提供的信息来形成,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综合素质评价我们是针对学生学业情况诊断来做。”北京牛栏山一中教务主任董一明表示,该校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注重事实性和事件性形成的证据,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多元评价,包括自评、他评和互评,最终诊断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北京171中学副校长潘忠泉认为,高校选拔人才过程是个性化选拔过程,所选拔的学生是真正适应某个专业或发展方向,且适应这所大学的定位。所以,171中学注重培养个性化学生,并做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比如,某些学生对数学、物理有强烈兴趣,就会追踪记录这个学生在过程中怎样上课、怎样上课后辅导班。他说,希望高校在录取过程中能看到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有助高校挑选人才。

    人才培养大中学要衔接 学生选课别走“高分策略”

    随着沪浙新高考的试点,预示着全国高考将掀起新一轮改革。如今,大学与中学如何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无缝对接,成为教育界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北京大学招办副主任李喆表示,大学与中学的人才培养在三方面需要对接,分别为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和学科教育。尤其是培养理念的对接,以北大为例,正在进行比较深入的教学改革,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学生选课和专业选择中,给予相当大的自由,满足个性成长需要。如果中学在培养理念上与大学相互参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更快适应。

    新高考改革方案推出的选课方式,其实就是想赋予学生自由度,从兴趣出发,进行课业选择。所以,他希望中学做好引导,而不是仅作为应试手段,或是拿高分策略进行选课。

    首师大附中副校长王春凯认为,高中和大学的衔接培养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引进来,并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教授请进校园做讲座。他透露,该校正与某些高校合作,更希望把大学先修课程引进中学校园,或者说某大学的某个系能给学生开设一些课程,等学生高考录取后,可将所获学分带进这所高校并得到认可。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不用再重复修读学分了。“我们正在尝试,这也是未来高校和高中做好人才培养的思路。”

    标签:

    高考改革         高等教育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