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德勤最新报告:中国在线教育现状及趋势

       发布时间:2014-07-10 09:06:49
    分享:

      在线教育服务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的领域,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推出高互动性与鼓励个性化学习的在...

      在线教育服务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的领域,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推出高互动性与鼓励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育服务及产品,提高用户黏性,避免跟风与概念化投资。
      近年来,传统线下教育模式受到房租及人工成本飞涨的压力,与此同时,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导致教学模式逐步向小班及VIP课程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培训行业所面临的高成本、低利润、难复制等挑战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伴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相关工具及网络环境均获得了极大地改善与提升。
      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现阶段对教育个性化的需求愈加旺盛,教育的外延也在逐步放大。得益于国家课程改革、地方教育基础设施和虚拟化校园建设,在线教育被普遍认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市场投资大规模涌入,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加速增长,根据德勤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平均每天有2.3个在线教育公司成立。自2013年一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国内外有超过30家在线教育企业获得投资,但是相比投资额动辄过亿美元的美国企业,中国在线教育企业获得投资多集中于天使轮,融资金额也较少。
      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经历过同样拥有广泛市场需求的购物、旅游、交友等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后,教育和医疗成为最后两个有着广泛空间且达到一定市场化程度的行业。
      教育产业与互联网的结缘早在十几年前便已出现,最初以远程教育、网校和线上推广模式为主。由于其市场巨大、竞争激烈、高度分散等特质,教育行业的线上推广一直备受机构重视,2012年度百度来自教育关键词投放收入超过40亿元人民币,这种分散又巨大的线上流量来源也成为现阶段大量创业者平台模式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教育及名师资源的不均衡带动了线上教育机构的出现,但录制视频的产品体验与中国家庭网络现状令这一模式发展相对缓慢。
      2013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将新增3G基站18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超过2500万户,实现5000所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宽带接入,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
      当下,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高速带宽与4G移动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直播课程和碎片时间学习的可能性。
      *政府机构鼓励探索
      教育变革通常需要上升至国家层面。从在线教育领域来看,韩国宣布将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日本自1998年起,大学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取得60个学分;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曾表示,希望在未来四年内,有99%的美国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教育学习。中国政府也在最近几年不断提升对于民办教育的开放态度并重视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公平及资源共享。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中国正在进行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并通过了《国家开放大学章程》的制定。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MOOC课程内容建设,并要求985高校均需开始提供该类课程,并给予相应课程制作补贴。
      同时,该纲要也进一步明确并提出“教育信息网络化”的概念,进而从政策上支持“教育信息网络化终端”——电子书包的加速发展,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明确将电子书包列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随后,教育部率先在上海虹口开设电子书包试点。《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出台,也进一步显示出政府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心,更加增强了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发展热度。
      大量初创企业涌现
      现阶段,涉足国内在线教育的初创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幼教、K12(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阶段的教育)及外语学习。根据德勤研究,在中国最畅销的200余个教育类应用软件中,幼教类应用软件约占60%。
      这个数据显示了现今已有许多中国父母将儿童应用软件当做幼教工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加速了幼教应用软件的爆发,也使幼教成为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分布最多的细分领域。相对幼教,K12领域更为复杂,市场潜力更大,也成为初创企业最渴望争夺的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但是,K12领域与强调个人自主学习的外语学习领域不同,它涉及到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多个关系方,因此要求产品能完成基于上述三方需求出发的学习闭环;无论哪一方的需求没有被充分考虑或适当满足,都会降低用户黏性。
      从产品和服务特性来看,在线教育的初创企业可以分为:工具平台、流量平台、题库、在线外教、在线评测、单词/口语学习、课程表及终端工具等类别,我们根据这个分类将每种类别的典型企业列在其中。
      从主要受众来看,具备较强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的白领和K12教育下的学生仍然是各方最为关注并试图争抢的主流群体。
      传统机构考虑布局
      互联网教育越来越被视作未来的一种趋势,在创业涌动、巨头进军的同时,传统培训机构也感受到了转型压力。
      传统机构可以说是这个战役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序列,相比创业企业,传统机构掌握着雄厚的资源渠道;相比互联网人,他们手握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资源。但是传统机构的劣势在于,在目前阶段,其线上试水与线下拓展有时会陷入左右互搏的境地。同时,知名传统教育机构多为上市公司,在线布局令其必须面对长线投资与短期股东回报如何平衡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困境
      虽然现阶段适龄学生的家长更多地集中在70后及80后群体,他们对互联网的态度更加开放,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在应试导向和结果导向下,学生成绩仍然是选择和评价教育优劣的重要砝码。在保证学习效果和适应用户需求上,在线教育仍面临极大挑战。
      K12市场需求巨大,但在线模式受制于时间争夺和付费意愿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2.1亿元在校中小学生,K12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课外辅导行业规模2014 年可达325亿美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对比之下,线上培训目前每年市场份额只有3亿元人民币左右,线上和线下的市场差距已经接近千倍。
      虽然互联网能够带来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K12阶段孩子成长的不可逆性,试错成本极高,所以家庭对于教育价格并不敏感,“教育消费”占到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家庭收入的七分之一,家庭课外辅导月支出2000元以上的占54%。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国K12阶段学生的课外时间非常有限,线上教育必须要跟线下机构“抢夺”学生的有效时间。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视效果的服务体系,家长绝无可能仅仅为了节省路途堵车、节约报班费用等非核心因素而去忽略学习效果的保障。
      适合在线教育的内容严重缺乏
      在讨论互联网教育初期,很多人习惯拿中美来比较,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硬件外更有成熟的配套服务体系。
      美国教育类主要上市公司是高等教育机构,著名的华盛顿邮报的主要收入来自教育业务开普兰,除了旗下大学外,在CFA考试方面内容为全球领先;并且拥有诸如Becker、ETS等知名的教育内容提供商。
      而中国的民办教育本身就是从产业链低端成长,由于考试标准由政府制定“一刀切”,国内知识产权长期重视保护不足,中国教育公司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考试教材研究和国外引进,缺乏规模化的独立开发内容的能力。这也使得线上教育出现后,虽然硬件工具能够快速进步,但是软内容却迟迟难以跟上。
      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路径、习惯等均和传统教育不同,线下内容搬至线上的网校模式已经被证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内容开发能力薄弱,兼具互联网和教育人才匮乏和教育地区分散差异明显,内容开发已经成了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瓶颈。
      盈利模式尚难以明确,教学成果评价和转化率是挑战
      相对于互联网的用户黏性和增值收费,教育课程的长期黏性仍是一大挑战。如果兴趣课程、社交、购物等可以视作频繁性需求,教育产品就显得相对阶段性,用户使用的持续性将是其最大考验;如果做考试类课程,教学结果又成为主要衡量指标。对于缺乏强制性学习约束和足够内容保证的在线教育而言,教学结果评价更难做到客观合理。
      互联网教育发展方向和机会
      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虽然目前在线教育概念很热、资本注入热情很高、但实际用户使用情况和付费情况并不理想,能够盈利的屈指可数,网络规模化作用并未显现。
      在线教育是教育方式的改变,如果仅从技术、模式的角度,国内目前水平并不落后,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付费意识。但是市场的机会不是来自社会意识迎合产品,就像电商早年“信任”障碍,机会不会给高呼“大家诚信起来吧”的人,而是需要提出类似“支付宝”的解决方案。
      服务性:
      教育机构长期面临的问题一定程度是由于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造成的,家长作为主要的决策人却几乎不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互联网可以有效强化学校和家长的沟通,通过家庭教育的合力提升教学效果,并且满足信息不对称需求。而全通教育的主营业务“校讯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推出的产品,其主要功能正是实现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
      O2O:
      “在线教育”最终会走向基础知识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智能题库、在线解答以及学习讨论社区等模式正在兴起,线下机构的部分功能逐步可以通过线上规模化实现。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解放机构线下人力,促进效率和效果提升,并且增加定制化增值服务。
      社交化:
      团体规模与内部交流对用户长期持续贡献非常重要,成功的平台不仅仅是大的群体,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交流,这样追求群体内声望或者其他有助于贡献的动机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实现用户生产和传播内容。
      MOOC:
      长期来看,教育资源在我们仍属稀缺资源,精英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程提供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本身考试的门槛已经对学生做了固定区分,这就造成以相对较低的学费享受“略有不同”的教育容易被接受。
      内容商:
      互联网的平台给了内容展现的便捷性,产业链逐步完善成熟,内容、平台及渠道厂商分工明确,未来内容厂商将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完善。
      职业教育: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集中在中技能培训领域,如厨师、汽修等。随着产业提升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学历职业培训和在职人员职业培训越来越为国家、企业和机构所重视,加之职业人群在付费能力和主动学习意愿的先天优势非常适应于在线学习,在未来政策支持和需求提升的背景下,相关领域发展值得关注。
      应用软件:
      移动互联网下教育领域各类型应用软件产品非常繁杂,从种类上看主要是以下四类:1.基于手机端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如背单词、题库类产品;2.基于移动端便利的语音使用的,如口语、听力练习类产品;3.基于少儿阶段用户的动画和游戏方产品;4.基于教学机构服务增值推广性产品。
      综上,在线教育服务是当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的领域,规模快速膨胀的结果也影响了用户的学习观念和消费习惯,自然也会吸引更多从业者和风投公司的关注。而当下最迫切的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推出高互动性与鼓励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育服务及产品,提高用户黏性,避免跟风与概念化投资。
      2013年以来,中国教育也迈向了新的整合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德勤列出了以下三个热点话题,希望可以继续引发业内的讨论。
      思考三大热门话题
      技术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能否“并驾齐驱”?
      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普通学术型人才能否获得同样的社会认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职业教育改革时提出,“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如果中国教育真的能够破除“唯学历论”,那么读书的价值也就从追求一纸文凭,变为关注教育本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重新塑造了人才评价体系,不过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刚刚开始,要实现这个目标仍需要较长时间,技术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在现阶段依然较难并驾齐驱。
      在线教育平台的时代,名师的价值还能否延续?
      中国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青睐从近一年来的35例投资并购案例即可看出,中国在线教育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那么教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里的名师,要如何面对来自在线教育的挑战,他们的价值还能否得到延续?
      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颠覆环节,即是对名师价值的重新判断,过去课堂教学的名师未必能够成为在线教育平台的名师,因为能够吸引学生留在屏幕前的因素将包括更多,包括演讲能力、展示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营销能力等等。
      同时,在线教育使得教学环节更加透明,对教师本身的评价将接受更多来自学生、家长、同行业教师甚至是社会的评价,而不像过去那样只是封闭在一个校园内。即便是现在的K12课外辅导,尽管授课部分仍在课堂中实现,但是对于教师本身的评价环节已经在网络公开。
      网络将教师放在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上进行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不同区域,还有包括来自国外名校的挑战,甚至也有可能出现大学名师分分钟被草根教师所替代的现象。
      
     
     

    标签:

    在线教育         中国         现状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